2014年10月28日下午,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第14期儲能產業公益沙龍在北京昆泰嘉禾酒店舉行。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經理李岱昕在會上梳理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政策,以下為具體內容:
李岱昕: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政策梳理
目前共有39個城市或城市群入圍新能源汽車推廣名單,總計88座城市。
圖為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經理李岱昕
根據《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的規定,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低于10000輛,其他城市或區域累計推廣量不低于5000輛。這些城市如能如期完成任務,到2015年,將累計推廣24萬輛新能源汽車(按照30座城市每座5000輛,9個城市群每個10000萬輛計)。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北上廣等特大型城市以及擁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企業的城市走在前列。
目前多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已經結合自身地域特點分別制定了當地的201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涵蓋了推廣目標、應用領域、基礎設施規劃、財政補貼資金投入等內容。
縱觀已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未來2年公共領域仍將是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應用的重點領域,多數按照車樁比1:1配套建設充電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在公交車、出租車等城市客運以及環衛、物流、機場通勤、公安巡邏等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新增或更新車輛中的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
各地補貼政策
目前各地主要從購車、用車和基礎設施等三個方面補貼和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應用,但各個地方在政策內容方面有所差異。
1、購車補貼方面:
目前,大部分城市是按照中央財政補助標準1:1給予地方財政補助,且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50%-60%。
上海市則對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分別制定統一的補貼金額,不再考慮車輛的續駛里程、電池容量等因素。
此外,各省市大多實行省市區分別負擔的多級補貼體系。
2、充電設施補貼
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對公共服務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場所私人用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總項目投資15%-30%的補貼資金。
西安市還會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財政補貼,用于自用充電設施安裝和充電費用;對于直接或組織員工一次性購買新能源汽車超過10輛的法人單位,給予財政補貼,專項用于單位自用充電設施建設。
3、用車補貼
用車補貼主要表現為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差異化交通管理措施。例如北京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獨立分類注冊登記;在武漢、西安、南昌等城市,新能源汽車在市內行駛時不受尾號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限制;在天津、上海,新能源車購置可直接申領號牌,不限購;武漢對新能源汽車免征交路橋隧費,并且新能源汽車可以免費在指定的公共充電設施場所充電;西安在公共停車場設置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新能源汽車停放一定時段內可免費,并且新能源汽車可在市內公交車專用道上行駛。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