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行業力量,為廣州發聲
11月1日,廣州市將舉行《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聽證會,其“禁電”設想剛剛披露,就立刻引發社會多方強烈反響。
圖為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輕紡部副部長、廣東電動車產業聯盟發起人黃鎮澤做報告
10月28日,由廣東省電動車產業聯盟、廣州市電動車產業聯盟主辦的“廣東省電動自行車產業發展報告暨媒體見面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見面會上,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輕紡部副部長、廣東電動車產業聯盟發起人黃鎮澤做了題為《廣東省電動自行車產業發展報告》的主題報告。
圖為會議現場與會人員認真聽取報告
黃鎮澤介紹道,廣東省現有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超過150家,各類配套企業100余家,整車年產量超過400萬輛,產值約100億元,產業規模居全國電動車行業第四位。他指出,“十二五”時期,廣東省仍將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階段,能源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進一步加劇。電動自行車作為新興的綠色交通工具,除具備便捷、經濟的消費特征外,還有節能、低碳的綠色環保屬性,十分符合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發展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過30萬輛,隨著電動自行車不斷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其管理備受社會關注。黃鎮澤建議,規范管理是有必要的,但希望廣州能改“禁”為“管”,盡快落實《廣東省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管理辦法》,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電動自行車可申請進入目錄,并準予登記上牌和上道路行駛。他認為,內地部分城市的管理辦法值得借鑒。
注: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