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全面“禁電”背后有多少民生考量
發布時間:2014-10-29 15:16:33
關鍵詞:禁電民生電動自行車

   據報道,廣州擬針對非機動車和摩托車做出“禁售”、“禁油”、“禁行”、“禁停”、“禁坐”等規定。記者走訪發現,部分依賴電動自行車生活、工作的人群明確對此措施表示反對,甚至有快遞員稱如果“禁電”將立刻辭職。

  如果不是整日專車出行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應該不會對遍及廣州大街小巷的電動自行車感到陌生。電動自行車不僅是快遞行業的標配,更是無數公共交通不能遍及之處通用的交通工具??梢哉f,只要公共交通的覆蓋依舊存在死角,“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電動自行車就有其生存空間,所以廣州才會出現2006年電動車禁令出臺之后“禁而不止”的現狀。依廣州目前的公共交通現狀,封殺電動自行車之后,所將影響的人群,又何止快遞員?
 
  大凡使用某種交通工具的人群在城市決策中擁有怎樣的地位,他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便會有怎樣的遭遇。話語權越是弱勢,越容易成為有關部門為了管理之便而隨意犧牲的對象。君不見,在大力發展汽車產業的方針之下,有多少自行車道曾被武斷壓縮?即便在如今宣傳綠色出行的背景下,依舊有諸多自行車道面臨斷頭甚至被隨意占用之困。
 
  電動自行車恐怕也是如此。如果說自行車道的犧牲是為發展汽車產業讓路,那么全面禁止電動自行車,其用意無非就是維護城市形象。在回答政協委員關于開禁電動車的提案時,有關部門曾明確以“維護城市形象”和“不能朝令夕改”作為不能開放電動自行車的理由。至于電動自行車存在電池污染、搶道、超規行駛、安全隱患等說辭,都只是呈于臺面冠冕堂皇的借口。眾所周知,這些技術性問題從不缺乏解決方案。何況,有些是管理的問題,有些甚至本身就是交通規劃失誤的問題,如今一股腦地推給了電動車,如何讓公眾信服?
 
  在城市形象、GDP與民生的考量中,有關部門究竟站在怎樣的位置,不能不令廣大市民追問。且不說全國大多數城市電動自行車依舊合法行駛,也未見其形象受損幾分,從根本來講,電動自行車是否就是城市形象的毒瘤,本身就值得商榷。什么是城市形象?任由私家車奔馳,而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只能拘束一隅,或者消失于大街小巷,這樣的“城市形象”可是公眾眼中的城市形象?
 
  電動自行車和單車,或許不能帶來可觀的財稅收入,或許與某些人眼中所謂的“國際大都市”車水馬龍的形象認定不相符合,但它們卻是普通市民生存所需。換句話說,它們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不是每一個普通市民都買得起私家車,也不是每一個市民都有資格乘坐公車,再加上加大公共交通覆蓋率的承諾遙遙無期,如此一刀切地拿電動自行車開刀,不能不讓人追問,民生在決策里到底有多大分量?
 
  關于禁止電動自行車在法理層面存在的缺漏,早有論者論述。對于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對于市場,法無禁止即可為,這是最基本的道理。作為上位法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沒有禁止電動自行車出行,地方豈能私設障礙,剝奪電動自行車的合法行駛權?
 
  有關部門去年在回復政協委員提案時也曾口風松動,表示將成立相關協調辦公室,牽頭研究是否推廣使用符合國家《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公眾翹首等了一年,非但沒能迎來電動自行車的解禁,反而是變本加厲的全面禁止。電動自行車遭遇如此對待,無論是從法理還是民生方面,有關部門都欠一個完整的交代。
稿件來源: 新快報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
狠狠看穞片色欲天天|欧美猛交喷潮在线播放|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m|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