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布工的一天:如果開禁 我只能回老家謀生
發布時間:2014-10-27 17:31:30
關鍵詞:廣州禁電電動自行車政策發布

  現年42歲的四川漢子張燕明,在中大布匹市場一帶騎電動三輪車拉貨至今已有12年。他曾經在工地當過建筑工,目前每月收入六七千元,雖然也是體力活,但比在工地要輕松很多。“如果禁用電動車,我只能改行。”提及廣州即將全面“禁電”,張燕明顯得很無奈。
  看到交警就得躲 扣車一個月就白干
  無論晴雨寒暑,每天9時30分,張燕明都會騎著電動三輪車準時出現在中大布市順景匯展中心附近,靜候當天的第一單活。
  這天是10月15日,將近上午10時,他的手機響起。一位檔主請他拉兩大包布料去瑞寶新村的倉庫。三百多斤重的貨物,兩三公里的路程,張燕明花了20多鐘,賺了30元。
  卸完貨還沒喘口氣,張燕明又接到一單,拉一車布匹去大塘的一家制衣廠。當他騎著滿載的三輪車準備加速時,突然發現逸景路口有交警查車。張燕明立即拐進路邊的銀嶺皮革毛絨市場內。
  “好險啊,一旦車子被扣,這個月就白干了。”張燕明說,一臺改裝過的三輪車要賣4000元,送貨時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遠遠見到交警就得躲。今年3月份,他就被交警扣過一臺電動三輪車。
  在市場內躲避“風頭”將近半個小時后,已是中午11時30分。從同行口中得知查車的交警收隊后,張燕明才繼續上路。這一趟路途較遠,張燕明得到了80元酬勞。
  今年拉貨電動車猛增 交通更加混亂
  張燕明從大塘的制衣廠返回順景匯展中心后,已經是中午12時多。他在路邊的快餐店買了一份12元的快餐和一瓶珠江啤酒。填飽肚子后,徑直將電動三輪車開到廣州輕紡交易園。
  此時立新街邊已經聚集了七八臺電動三輪車。“都是熟人,等下有一批從福建來的貨,要我們送去各個檔口或倉庫。”張燕明說,他接的每單活,都是熟客。一輛滿載的電動三輪車可以拉2000斤重的布匹,價值以萬元計,若不相熟,客戶也不放心讓他們拉走。
  下午1時多,一輛大貨車靠近路邊,三輪車們聚攏過來排隊裝貨。張燕明的車上很快就堆積起一米多高、三米多寬的幾大包布匹。
  接過幾張派貨單,張燕明首站前往珠江國際紡織城。此時正是布匹市場真正熱鬧的時候,大量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在狹窄街道上如鯽魚般穿行。張燕明嫻熟地在車流中左穿右插,很快就拐上瑞康路,但遇上塞車,他慢慢挪了20多分鐘才到目的地。
  送完貨后,張燕明返程時又在逸景路遇到了塞車。“沒辦法,三輪車實在太多了,跟小車混在一起就會堵。”張燕明說,以前鳳陽街道會給拉貨的電動三輪車發證,每個月收500元管理費,并派城管在市場內清理無證的三輪車。今年再也沒有發證和收錢,也無人管理。拉貨的電動三輪車猛增了好幾倍,不但亂搶生意,交通也比以前更混亂。
  每天工作12小時 晚上十點才收工
  張燕明拉了三四趟貨后,已經是下午5時多。此刻的鳳景路、瑞康路、逸景路等幾條主干道,大量電動三輪車和小車擠在一起,塞得一塌糊涂。張燕明干脆先回康樂村的出租屋內休息,晚飯后再開工。同樣騎電動三輪車拉貨的妻子已提前收工,煮好了晚飯。晚上7時許,張燕明又出動了,“都是熟客約好的活兒。”
  晚上,中大布市雖然人流減少,但來回穿梭的電動自行車和滿載貨物的電動三輪車隨處可見。“每晚都要拉到10點多才能收工。”
  談起這12年的變化,張燕明說,隨著中大布市發展得越來越大,運貨量與日俱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送布工來這里淘金。12年前,他還是用人力三輪車送貨,不但辛苦,也賺不到多少錢。后來大家都往人力三輪車上裝馬達,效率提高了,賺得多了,交通也越來越混亂。
  正在征集意見的《條例》中規定,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在非機動車和摩托車上加裝動力裝置,張燕明說,為了多送貨掙口飯吃,沒辦法不裝。“政府應該給我們這些拉貨電動三輪車發證,進行培訓,讓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而不是把電動車給禁止了。如果三輪車不能裝電動機,靠人力踩拉不了這么多貨,也賺不到錢,我只能跟妻子回四川老家謀生,或回工地。”
 

稿件來源: 新快報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
狠狠看穞片色欲天天|欧美猛交喷潮在线播放|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m|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