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邱昌恒作主題發言
2016年1月23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邱昌恒介紹了互聯網在智能汽車方面的應用。以下為發言全文:
大家中午好!我是來自阿里巴巴的邱昌恒,非常高興電動汽車百人會邀請我來跟大家做一次交流。其實一開始受到邀請我是拒絕的,為什么?電動車我是一點不懂,講什么呢?今天外面刮很大的風,我們發現汽車的風一點不比外面的小。在風投上大家會想未來的汽車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大家可能會想到新能源、自動駕駛,等回頭一看還有另外一個家伙站在旁邊就是互聯網。我們在想互聯網到底可以做什么事情?我在想前面講的自動駕駛、講新能源已經講了很多了,我稍微講一下我熟悉的東西,就是互聯網這幫家伙們可能可以幫到這個行業什么。
我的角度來看有幾個方面,第一,我們看到所有的人來談汽車都繞不過一個話題,就是未來這個汽車一定是智能化的,剛才有專家提到未來的智能化可能跟過去的智能化有很大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不僅僅是端的智能化。
并不是說汽車本身變得更聰明,一輛汽車變聰明沒用,因為其他人還是更多的馬路殺手,一輛車的聰明是一點用處沒有的,未來汽車變聰明我個人覺得唯一的出路是云端的智能。大家想象一下,就像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看智能手機一樣我今天拿出來一部智能手機,不僅僅是手機比過去的CPU快了、內存大了,而是手機是永遠在線的,你在手機上獲得的絕大部分的服務是來自云端的。未來的車的智能化必須有兩個技術方面的突破,這兩個方面可能互聯網公司可以幫上一點忙。
第一,是車本身確實需要智能化,我們今天談移動互聯網如果沒有手機終端的智能化是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所以車如何本身變成一個智能的設備很簡單,我們看今天的車里面有什么樣的操作系統,是不是智能的,今天車里面的網絡架構是什么樣的?我們車里面有多少傳感器,這個傳感器被多少塊CPU控制?這塊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這個不能突破,將來所謂的車聯網也是建立在流沙上面,這塊互聯網公司可以有很多的貢獻,國外有Google做的操作系統,我們也有云OS的操作系統,我們相信在未來的車站的智能設備上,操作系統的智能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起點。
第二個很重要的點是云端的智能化,而云端的智能化拼的是什么?本質上拼的是數據和算法,云端的智能本質上就是算法。怎么樣把路的信息、車的數據、駕駛行為的數據和過去所有的人今天在這邊發生的行為和過去的歷史數據能夠變成模型,能夠變成影響這輛車做決策,這非常關鍵,而算法是今天互聯網比較傳統行業有點優勢,算法的本質是數據,沒有數據所有的算法走是空的,而算法是基于大量的數據的運用和訓練,所以這塊對整個車的智能化無論是端、無論是云,互聯網公司是可以有一些貢獻的。
第二個貢獻是什么呢?這非常有意思,所有的技術都是可以買到的,我剛才講的無論是端的智能化技術還是云的智能化技術,只要有錢隨時可以買得到。今天所有的車廠都有非常多的嘗試和自己的規劃,有一點很有意思,我跟很多車廠和設備制造商來談的時候就發現今天所有的車廠,至少我感受到的很多的車廠掉進了一個很大的尷尬的局面里,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技術革命是需要長期的投入。簡單來說,今天的智能化汽車任何一點改動換一個CPU也好,換一個網絡架構也好,都意味著我有大量的研發投入,這是因為供應鏈因此產生的變革,而供應鏈的變革會產生整個行業巨大的成本付出。
但今天對所有的車廠來說面臨著什么問題?車廠的商業模式在于今天投一分錢、一塊錢做研發,明天就得從賣出的那輛車拿回1.2或者是2塊回來,這個循環是過去汽車幾十年循環下來的。放到現在來看,這個循環可能就出了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什么地方?
今天所有談互聯網汽車,有沒有告訴我你今天賣出的所有的互聯網上的技術革命或者是技術變革的投入,能不能把你的車多賣錢?我覺得至少在今天是非常難的,所有人都覺得互聯網公司善于干這個事情,把賺錢的周期給拉長,前面先有投入、有量,有另外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廣告。但是車廠今天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去從用戶身上,從后收費的模式從用戶身上收取ARPU值?
我現在看來是蠻難的,這與聰明與否和技術沒有任何關系,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都是基于一個東西就是“量”,沒有量,所有的后收費模式和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都是不成立的。今年我們說作為一個車廠一年一款車賣10萬已經是牛逼到天了,3年賣多少?什么時候能賣到100萬?當你賣到100萬的時候,你先想想如果分布在全國,這個數據、這個車主事實上還是非常分散的,而車的后服務一個很大的特點一定是跟位置相關,無論是保養、維修、加油,所有的東西都是分散的,所以你的100萬能夠形成的可運營的其實還是非常有限的。
當你賣到100萬的時候,車作為電子產品的淘汰周期,我們手機差不多是一年,車三年賣到100萬,三年前賣出去的電子設備可能已經落伍了,這部分客戶已經沒法兒被運營了,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無關技術,無關聰明不聰明,甚至無關人才儲備,這就是大家依賴的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
今天從這一點來說,也許互聯網公司是可以有所幫助的,為什么?因為互聯網公司本身已經在PC端,在移動端建立起了這樣的商業模式,他已經有這樣的一群用戶群,他已經有這樣給用戶群提供服務的黏住用戶的核心的服務。所以,當互聯網公司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這個商業模式可以帶進來,可以打破技術循環的魔咒。 這是從PC移動和用戶積累的角度來說可以產生的協同效應,這是互聯網公司可以給這個行業帶來的第二個貢獻。
第三個非常有意思,我們今天談到汽車、展望未來差不多都是在談我們應該做什么,未來會發生什么?會有什么樣的技術和東西,我們都在談我們,我極少看到未來的用戶怎么樣,為什么的用戶到底怎么樣?自動駕駛用戶怎么看?車內的服務需要在車內看電視嗎?
我在車內聽歌流量怎么辦?所有的這些問題都不是技術問題,今天我們談到的所有的東西技術上都可以被實現或者是即將被實現,但我很少見到有人說我要為用戶實現什么,降低什么成本,帶來什么收益。
所以,現在我覺得互聯網可以給這個行業帶來的第三個觀念上的變化,就是互聯網產品沒有其他秘密,都是跟著用戶的價值迭代出來的,沒有一個互聯網產品是被設計出來的,全部是被迭代出來的,而汽車很要命的東西是什么?汽車這個迭代的周期是非常長的,兩到三年,最快的一年半。而且很要命的是因為汽車是非常大的硬件,而且涉及到安全,所有人對迭代都非常非常地謹慎,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有什么樣的技術,適當地運用到高端車上,拿回一點成本和收益,我們今天有沒有可能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僅僅解決幾個問題,比如說車載導航的聯網的問題,更新可以變成不是一個季度或者是一年更新地圖,怎么樣把流量成本降下來怎把開車的體驗中增加一點點,比如說在線的音樂可以跟本地的音樂能不能融合起來。也許一點點的突破就有可能帶動用戶的使用,帶動用戶的規模,用戶才變成真正的用戶。
還有一個誤區是我們今天都覺得賣出的車就是我的用戶,可是從我的角度來看,賣出車跟車廠沒有一點關系,因為再沒有用你其他的服務而且不是在線用你的。
所以我覺得互聯網公司給這個行業帶來的是一步一步從用戶角度出發做產品迭代,這樣的一種思路,這個思路會影響什么?會影響到我們對車的整體的設計,怎么樣把車的電子化電子電器部分如何跟整車松耦合。整個車的網絡架構設計部分怎么樣去跟互聯網的網絡架構融合。所以我覺得這是互聯網公司可以給這個行業帶來的三個層面的貢獻。
最后回到阿里巴巴我們希望做什么,阿里巴巴不會再做一輛車,這個世界上不缺一個新的車廠,我們希望通過阿里巴巴對云OS的積累,地圖、音樂等內容方面的服務以及云計算、支付等基礎設施方面服務所有的合作伙伴,讓我們的合作伙伴可以造出未來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