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作主題發言
2016年1月23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介紹了電動汽車的本質、發展的總體思路等。以下為發言全文:
主席,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我很高興又在這里跟大家見面。今天這次大會給我的任務就是要我講關于智能汽車方面,所以我今天就講“智能汽車發展展望”,我是來拋磚引玉的。
講這個之前我先講電動車的基本特征,因為我覺得從電動車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得出來,電動汽車走向智能化、走向IT是非常非常迫切和歡迎。首先,電動車從它的功能來說,不但是交通工具,他是移動的儲能器,從它的動力、能源、關鍵零部件、制造過程、產業鏈、利益鏈等等,和傳統汽車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能源補充方式和傳統汽車有根本的不同,為什么呢?因為傳統的汽車,是到加油站加油。但如果電動汽車到加油站加油,加油站的油缸和你的電動汽車或許發生危險關系,電動汽車在那里充電會發生斷網和損失,上游模式價值鏈很大。剛才北汽的鄭總講的很細致,我就不再重復。因為充電方式不一樣,慢速充電、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換電,造成了價值鏈還要復雜,就需要IT的幫忙。但是電動汽車也是汽車,所以傳統汽車要求的嚴格的安全性、動力性、平穩性、舒適性還是基本一樣的,而且電動汽車可以是智能系統的終端。所以發展電動車最主要的一定要有系統的思維,有系統思維以后還要有系統的方法,我一再提出來要“三好”,好的產品、好的基礎設施、好的商品方式,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市場的關系,讓用戶買得起、用得起、用得可靠、用得放心,這方面IT也能夠產生很大的幫助。所以要有好的頂層設計,汽車產業、電力產業、化工產業、IT產業怎么來融合協同創新。要汽車行業、電力行業一起來協作。
要發揮易經思想,跟它防范的就是固執的,一半是黑、一半是白,如果固執,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半是黑、一半是白,白也可以變成黑,黑也可以變成白,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那就是整體的思想。
電動汽車價值鏈是復雜的,從充電樁到電網,到電網背后的能源,這是全局性問題,我們要考慮到底電動車有什么效益,有什么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效益,在這個效益鏈當中有哪些互相矛盾,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為你要了解這個復雜系統里面的主題跟價值鏈,而這個價值鏈有時候是互相矛盾的,怎么能夠利用好價值鏈的互相矛盾優化價值、優化效益,IT會起很大的作用。英文名字是CCC,一定要連起來,一連起來就產生價值,之后要協調,之后就像易經一樣,產生價值共生。
2025年互聯網將產生巨大的價值,可以到11萬億。M代表Mobile移動,M代表人到人的互動,人跟機器的互動,機器跟機器的互動。我們的技術進步會推動車聯網,從信息服務到智能汽車到智能交通?,F在的信息服務,比如說車況、路況、導航、信息、車輛跟蹤等等,到保險、交通安全、商業運營,剛才鎢院士講了,通過APP、云平臺。要進一步繼續發展,通過V2X跟傳感器的融合,能夠進一步變成智能汽車、智能道路、智能交通、移動計算、工業互聯網,變成自動化,就是通過交通安全和效率提升尋求車聯網的新的價值。
什么是智能網聯汽車呢?智能網聯汽車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智能駕駛,智能駕駛主要是為了安全和高效;第二部分,是智能互聯,能夠享受更加快樂的體驗。從智能駕駛來看,除了有智能的腦袋,有攝像頭、有V2X,有精確的導航。
智能汽車大致分為兩類,一個是軍用的,一個是民用的,軍用的目的,是能夠特殊環境下沒有人操作,并且在軍用里面他的道路是沒有結構化的,民用,它的使命是行駛安全,減少駕駛員的負擔,并且它的行駛是在結構化道路。民用的車比軍用的相對來說,價錢便宜,技術上也比軍用車要容易一點。
智能車其實根據國際上的標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輔助駕駛,第二個階段,無人駕駛。第一個階段,輔助駕駛里面,從初期的智能,到輔助駕駛,到半自動,到高度自動,一步一步來,現在很多廠已經開始做這個工作了。已經成為中高級車的安全標配,你看新的奔馳可以自動停車,二級車智能駕駛已經成熟,即將推出量產,三級智能駕駛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產業化速度正在加快,并且這幾年是非常直線性的上升。
現在好多車廠已經推出來了,他們主要用蘋果的或者谷歌的,比如奧迪推出來、現代也提出來一些產品。關鍵怎么安全,因為你進入網、進入云就可能有黑客來騷擾你、來攻擊你,怎么能夠做到安全,我現在跟以色列合作,也準備引入中國來。以色列的對手要轟炸他,但沒有一個火箭能掉到地上,這是以色列的技術。怎么能把不安全的變成安全的,關鍵是靈活,怎么做呢?即時傳感、即時處理。關鍵的基礎在哪里呢?各種傳感器之間互認的計算方法,和即時的動態。
我們的目的,要把司機變成乘客,要把汽車變成辦公室,昨天理事長說,我們的“第三空間”,麥肯錫已經把這個技術列為世界上幾大顛覆技術里面第6個。為什么能夠那么好?因為有重大的需求,保障交通安全,保障清潔環保,提高交通效率,建設汽車強國,提升創新能力,這些東西,有的現在已經成為產品了,有些軟件還在開發當中。
最后,是我們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三個禮拜剛剛討論的一個執行課題,我把這個執行課題結果跟大家公布一下。我們提出政策建議:
第一,提前謀劃布局,制定長遠戰略規劃,創新產業管理方式,鼓勵跨界融合發展。要改進政府從不同產業類型的管理體制轉變為,基于不同業態和模式的管理體制。
第二,堅持基礎創新和協同創新,提升體系創新能力。怎么樣大家一起來把關鍵的共性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第三,加強公共測試平臺建設和應用示范,促進創新發展。
第四,強化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建立智能網聯汽監管系統。
第五,加大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產業的數據共享能力。
我們要走向未來的汽車社會,就是舒適的、生態的、方便的和安全的。創新跟發明不一樣,創新的標志就是你能夠商業接受,能夠創造價值。我剛才講了,創新Success,商業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