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24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在“行業發展的政策與監管改革”主題峰會上,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理事長張國光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首先感謝大會給我這個發言機會,參加這個會我很有感觸,有官方、科學界、生產廠商,我可能是少有的用戶方代表,代表城市客運。如果說前三者是站在俯視的角度探索問題,我只是站在仰望的角度來反映問題。
今天我講的主題是對純電動公交車發展的幾點意見。參加這個會為什么很有感受?一是感動。這么多老專家用了自己很有價值的知識產權在這里發表真知灼見,而且能看得出憂國憂民,我作為使用者,真是很感動,他們都說出了很多我們的心里話。廠商也盡了非常大的努力。綜合這十幾年來各家廠商,不管是生產車還是生產電池,他們真的是拋金錢灑熱汗,用了多大投入才造就了今天的共識,對這些同志,真是應該表示感激。
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作為協會,對這事兒也有一點恕我直言的看法。我認為官方在涉及到純電動車發展的事情上發表意見是很慎重的,他們不輕易做結論性的東西,尤其不輕易發表指令性的意見。再一個,老科學家,包括各界專家,他們的真知灼見非常非常好,但缺乏權力和實力的支持,因此落地性是一個很大的困難。涉及到車和電池生產廠家,在他們的背后有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因此這些同志雖然本身就是專家,但他們在發表意見的時候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公正,這不是提意見,而是背后有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傾向性非常明顯。
在這種形勢之下,協會有其心無其力,只能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態度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們近期想做兩件事,一個事情是過了春節以后開兩個座談會:一是全國公交企業座談會。凡是使用了純電動汽車的公交企業,坐在一起,大家評價一下十幾年來所使用的純電動汽車,都使了誰的,使得怎么樣,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建議是什么?然后我們再開一個會,純廠家的,公交不參加,請廠家申訴一下公交的評價客觀不客觀。
然后我們把這些所有意見原封不動的匯總,上報給主管部委辦,我們沒有權力決定什么,但是我們有義務來反映情況,看能不能對這個工作起到一點促進作用。
第二件事,基于協會這么多年來的經驗,我們集中了一批業內自己的專家,拿出了一套我們認為比較可行的方案,幾乎可以解決現存的大部分問題。我們想指導著一些單位能夠拿出1、2種我們認為比較好的樣品,如果成了之后,供大家參考使用。
下面我就綱目性地說說自己的意見,我主要從思想方法、政策建議、工作建議三個方面說一說:
第一、思想方法方面。
1、任何事物都有理論與實踐關系的問題,缺乏正確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毛主席說過一句話,“只是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能真正認識它,只有真正認識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我覺得經過十幾年的實踐,現在應該有一個正確理論了。
2、純電動公交車已經有不少于10年的歷史,這個世界的時間更長,我們認為這十幾年來以及世界更長時間的實踐,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不是也可以拿出一個解決的方法了?
3、十幾年來政府、企業、社會所做的大量投入,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顯現的問題,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都可以利用。
4、決定純電動公交車命運的無非是三個要素:運營需求、電池、充電模式,這三者都是變量,相互影響,也都可以做適當調整,平衡好三者的關系,就是一種成功。
5、最重要的一點,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從實際需要出發,從客觀現實出發,從可持續發展出發,生產車和制定政策。
第二、政策建議方面。
總的想法是在正確思想、方法指導下制定和修正政策:
1、回看十幾年來純電動公交車使用情況。舉個簡單例子,這兩天天冷,不知道同志們關注沒有,在北方地區已經有多少電動車“趴窩”了,不能走了。
2、因地制宜,沒有區別便沒有政策,用區別的方法確定各地、各企業的能源類型。
3、政策要有利于不同運營技術需求。
4、產品技術標準要分檔次,不要片面追求那么多地量化指標。
5、建立新能源車使用即時跟蹤機制。
6、補貼政策方法的調整,要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用市場方法解決市場問題,要列出斷奶時間表,用政策代替金錢。
第三、工作建議方面。
1、從現存問題出發尋找解決方式;
2、不可因使用純電動而影響應有的功;
3、科學理論和經濟政策要追求真理,解決問題,不傾向任何產品和企業;
4、不可用過大的人車比解決技術問題,要減車增效;
5、車質的保障標準應該是車不壞在路上(不是不許壞,而是不要壞在路上),由此要強化預檢測和后服務;
6、安全環保要有時效性的功能?,F在凡是著火的,出現問題的,一是著火了,所有阻燃材料都燃燒了,真出問題了,所有應急設施很難用,基本上人都受到傷害了。
7、全體整車商、公交商、電池商應該聯合起來,共同解決純電動公交車的技術問題,建立共守規則,競合共贏,創造未來,就講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