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24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在“行業發展的政策與監管改革”主題峰會上,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Levi Tillemann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來自新美國基金會,我們主要是進行汽車電氣化及相關技術和新興技術的咨詢。我今天想講三點:第一點,技術的背景,汽車電氣化推廣方面政策支持的背景。眾所周知的是加利福尼亞州(以下簡稱加州),有非常好的激勵政策,執行也非常成功,這部分我會講得簡略一些。第二點,市場以及政策監管之間的互動。政策的監管非常重要,但是在加州的政策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市場理解并且獲得機制。第三點,中國應該如何更進一步發展汽車電氣化的市場,進一步持續發展以及提高經濟效益。
我想和大家強調的一點,我今天講的要點是汽車的電氣化。很重要的一點是汽車的駕駛員,他們是主導汽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當然他們也受到市場政策監管的影響。監管是另外一個汽車電氣化發展的主要力量。在過去一段時間,整體市場在不斷地發展,還有企業平均的燃油消耗,以及其他的標準仍然在應用。在環保部以及交通部的政策基礎上也可以看到,激勵政策確實起到了很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說的是很多早期制定的目標并沒有有效地實現。中國在未來希望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美國在推動自身政策的發展。還有一點需要考慮的是有沒有局部的地方在EV的發展上獲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加州就是這樣的地方。加州的政策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聯邦政府的政策,第二是州政府的政策。從聯邦的角度要推動EV的發展,主要的指標就是靠CAFE,希望能夠通過CAFE的提升使得新能源汽車能夠獲得進一步的布置。因為在電動汽車以及基礎設施的購置上成本很高,這一點對人們激勵的力量并不是特別大。還有就是CAFE的目標,這些是汽車廠商比較容易達到的??碋V的銷量,如果僅僅靠CAFE以及相關的標準來支持汽車電氣化是不夠的。加州有自己的政策,這個政策是最早起源于上世紀中期排放的提升,那個時候美國的空氣質量以及對于排放的擔憂,與今天中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比較類似的。所以他們開始進行各種研究,包括減排的政策、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決定要進行清潔空氣法案,加州可以有自己的標準;其他的州,可以在加州和聯邦的標準中選擇??梢钥吹?,所有的州都是按照加州的標準來執行了。
從2018年開始,加州會進一步推進EV電氣化的實施,要求在新車銷售中有相當比例的電動汽車。這個政策首先是從加州開始的。如果看一下加州EV的銷量,加州的EV有自己的積分,這個積分可以在汽車廠商之間相互的銷售。特斯拉這樣的廠商主要是生產EV的,他們有很多的積分,其積分可以賣給其他的廠商,包括豐田、福特等等。特斯拉等廠商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投資回報。從2012年到2014年,特斯拉由政策帶來的收益有非常巨大的提升,很多其他的廠商也開始效仿特斯拉的模式,這就是政策所帶來的力量。
全球EV的發展,政策在其他地方也是遍地開花,獲得了很多的成就,包括在中國以及日本都是如此。EV的銷售在加州的比例和其他地方相比是更大的。一方面是因為政策,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進行積分交換的市場的推動作用。再看一下中國,中國從2014年開始進行強制政策,中國意識到EV的發展并沒有像一開始所設想的那么好,政府開始進行政策方面的進一步考量。2014年,強制性的政策開始推出,這一年開始,汽車廠商必須能夠達到一定比例的新車生產中的EV的比例;2014年EV的銷量有非常巨大的提升,今年年底,提升將會達到8萬以上。
從領導者的角度看,現在他們也更多地去關注是否從單純金錢支持轉變為政策上的其他支持。今天我們沒有辦法一個個去看所有的政策發展,但是可以看到EV市場增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增長增速有一定的放緩;不僅是因為電池方面的產能問題,還有其他的相關問題,比如說CAFE的政策,另外一個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政策,這些都對汽車的減排有非常明確的影響。如果排放超標的話,溫室氣體超標的話,所帶來的罰款和處罰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是否能夠實現彎道超車。
1、強制性的政策應該進一步擴大,要擴大到在城市里行駛的所有車輛。
2、開放市場,能夠更進一步促進國際競爭,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國如果想要成為創新方面的集中地,就需要允許在行業中有更加激烈的競爭,才能夠促進這個行業長期的健康發展。
之前我們也知道,在日本之前曾經經過一定的汽車發展快速增長期,他們為了能夠讓他們的汽車制造和質量獲得進一步發展,用大量的政策來鼓勵出口,使得本田、豐田這樣一批汽車廠商迅速進入,并且占據了國際市場領先地位。像豐田、日產都建立了自己非常高的標準,如果沒有當時的政策激勵是做不到的。在本田,他們當時所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把自己的F1車隊關掉,所有工程師全部用于量產車的技術以及質量的提升,當然這帶來了非常巨大的發展,我希望中國的EV發展也能夠借鑒這樣的經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