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大眾汽車集團董事、中國區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大眾除了現有車型投資以外,希望在中國走電動化路線。以下為發言全文:
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轉折點,我們希望能夠更好的保護環境,能夠扭轉氣候變化的趨勢。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習近平主席講到,中國一定會承擔起在2030年減排的任務。“中國制造2025”也特別強調了燃油經濟性和效率,我想2025年的計劃可以實現。
與此同時,更多的中國城市有不同的出行限制,包括內燃機限制,我覺得這是常見的挑戰,對于能源行業、各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各種基礎設施和未來的智能出行,都是一個挑戰。其實,以前汽車行業包括大眾集團,提供了很多物流產品,我們深思熟慮,希望保護我們的環境、符合一些法規政策。最為主要的,是能夠有一個富有增加價值模式,這是我們最主要的增長力,我們不斷的在思考最好的實踐方法、最好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改善個人的出行方式。
在以前大概30年傳統汽車發展過程當中,有三種不同的動力系統,并且所有不同的動力系統都需要投資,比如純電混合動力或者傳統汽油車,不同技術的優勢,尤其是排放和燃油效率上與眾不同的差別。Golf 1.4升TSI,每百公里油耗5.4升,Golf GTE是混合動力,百公里油耗1.6升,e-Golf油耗基本上是0。針對不同大眾市場,需要匹配合理的價格,因此我們還是要提傳統內燃機市場。
去年,最高的增長來自于SUV車型,它價格比較低。中國的消費者非常喜歡內室空間很大的車型,而且他們對價格很敏感,同時要符合他們對空間的需求、對價值的期待。所以我們也試驗了很多種具有內燃機動力的車型,希望能節省油耗,最后轉變為創新技術,滿足要求,這樣不僅可以減排,還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我們再看一下車型的動力油耗,比如使用輕型材料、空氣動力技術,還有低能耗的部件組成,啟停技術、高性能的燃燒系統,摩擦測量、有效變速器,最為重要是下一代高效變速系統,叫做全新發動機技術,所有技術結合起來,百公里節能達到1.2升。我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技術進步,我們將會花更多的精力來達到更高燃油效率,這也是消費者最關注的一點,因為他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來享受更長久的駕駛里程。
除了我們現有車型投資以外,我們希望在中國走電動化路線。最主要就是在市場當中我們未來的目標,中國政府已經對這種新型的、環境友好型的技術做了定義,和什么叫做可持續發展。最終的結果是有一個法規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計劃,一些國家標準,包括基礎設施的一些標準,還有一些開放型市場以及市場準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從2015年的數據來講,比2014年數據驚人。大概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預測,乘用車銷售的數量將會達到200萬,包括了純電和混合動力,所以我相信,我們也不斷地對中國的市場做出承諾,對中國的消費者做出承諾,在未來的3-5年當中,我們會有15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車車型,來補充到中國的車型當中,能夠更好的補充現有的新能源車型。
同時,市場還對以下的三件事情感興趣,里程焦慮、安全性和價格。大眾集團非常了解消費者的這些擔憂,因此我們在不斷地推出更多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它可以不斷的拓展現有電動汽車里程范圍,我們將會不斷的去推進新的車型,而且會延長駕駛里程,能夠讓大眾在相同的車型上有各種各樣的動力選擇,包括純電,包括混合動力,同時行駛里程可以達到300公里。純電動車也好、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也好,要在合理的價格范圍之內。為了達到這種目標,我們引入MEB模塊化電動車,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于MEB,MEB可以將電動汽車里程達到600公里。不同的車型都可以不斷進行拓展,大眾盡可能的要確保電動車的技術路線,讓它符合消費者的目標。模塊化設計、這種平臺,能夠很好的讓新能源汽車售價下降,當需求夠大的時候,我們可以保證規?;a。為了讓大家做出一個正確的投資決定,任何的技術創新點都會要求一個持續的、一貫的、可以預測的框架,我再強調一下,我們需要的是一貫的、可預測的框架。
因此,我要總結并且要強調三點,尤其是在未來的電動汽車發展路線上:
第一個,我們一定要去思考,城市的交通和相對來講的較長里程,是未來駕駛員的需求。同時,純電動車肯定是大家期待的,尤其我們希望在城市里面減少環境污染和排放。很多車主都覺得充電是一個問題,會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一旦你住在城市當中,我們就必須要解決剛才所說的這些問題,而且要有這種高能量、高電壓的充電基礎設施,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
大家不要有任何的懷疑,我們是完全可以實現以純電方式跑更遠的里程,它是高壓的一種充電方式。我們還有很多充電站的安裝,有的時候400公里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充滿,我們相信高電壓的充電方式,在中國幾年之后可以實現。當然,這也要求我們,一定要關注于未來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我們知道,未來肯定是純電模式,但是中期來講,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我們的規范、框架,必須要體現這種轉變和轉折,我知道這樣的過程其實是非常長的。
第二個,為了符合MEB的生產,我們一定要有高效的供應鏈。我剛才也講到了,可能有200萬的銷量,這是2020年的一個預測。每一家整車廠必須要去思考如何能夠有更好的電池供應,因為為了考慮到這種供應,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管理方式。最后,去考慮到消費者的多樣性,電動車的車型、個性化的追求,在這種領域當中,我們要去分析供應商的能力,同時再把消費者的需求放進去。
第三個,RTM實時監測系統,這個實時監測系統是純電動汽車必須的。我們非常了解RTM的目標,但是我們也深深地關注電動汽車安全性。因此RTM系統就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找到一種方式能夠實時進行監測。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實時監測的需求。比如說一個車從北京開到了上海,如果說RTM沒有辦法再調整回來的話,怎么樣才是最好的一種追蹤方式,我們要把這個過程變得非常簡單,更加安全,我們希望推行全國的標準,我們僅僅是監測它的電池情況。
女士們,先生們,這些都是我想非常傳遞給大家的重要信息,我想政策支持對于消費者、電動車的接受程度很重要,我想沒有一個行業會輕視政策框架的重要性,但是我也深信不疑,通過我們彼此雙方的努力,我們現在是在正確的方向逐步前進,最終能夠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的交通方式,我相信中國肯定可以成為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的中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