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作主題發言
2016年1月23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未來汽車產業將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以下為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又是一元復始,又是一年萬象更新,非常榮幸與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同仁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話題。
剛剛過去的2015年,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站在風口、激蕩前行的一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實現了3倍多同比增長,在這個過程當中,特別是純電動車,更是完成了增長4.5倍的驕人業績。過去一年北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發揮著先發優勢,超前布局、快速推進,實現了純電動乘用車2萬輛的銷售業績,在國內市場占了第一位、國際市場排名第四位。北汽新能源商用車也實現了銷售1600多輛,位居國內前列。
為什么在去年汽車行業整體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唯獨新能源汽車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我認為除了國家的補貼政策非常給力這樣的主導因素外,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持續進步,產品不斷豐富多樣,“三電”的產業配套以及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斷提升,銷售服務網絡不斷延伸,以及價格進一步親民等,都是促成去年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直接動因。
然而通過這些直接的、表面的因素,我們應該還能看到,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汽車產業經過100多年發展之后,在眾多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生裂變的結果。新能源汽車帶給汽車行業的已不僅僅是一個新產品品類的變化,而是整個汽車行業的變化。這變化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時代條件的變化。傳統汽車產業是由電氣化催生的工業化時代的產物,而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化、網絡化為主導的后工業化時代,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催生著綠色環保、互聯網+、分享經濟、3D打印、智能制造等理念,這些新理念、新業態必然給新能源汽車打上新的時代烙印。
2、產品本身的變化。電動汽車出生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人們對它的要求、對它的期待必然是智能化的,傳統車封閉式的智能顯然是不存在的。充電的需求、未來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連接、和眾多生活服務平臺的連接,都需要電動車具有互聯共享的功能,通過彼此融合的端口來分享數據,實現對人民生活的全面提高,這是產品的一個核心要義。如果把汽車比作人的身體,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換了心臟,還加了大腦,未來可能它的肢體都會變,就是要重新定義汽車。
3、商業模式的變化。汽車產業正在由傳統的產品制造價值鏈向產業鏈、生態鏈和資本鏈延伸,正在通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進步提升來帶動產業鏈的發展、生態鏈的建設,激活資本投資的效應。汽車企業不僅需要為客戶提供產品,還要圍繞著客戶的需求重構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產品+服務+充電+運營”一體化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汽車產業不僅被技術驅動,而且資本也日益成為改變產業格局的重要力量。
4、競爭格局的變化。過去汽車產業主要是行業內的一種競爭,無論是“7+2”還是“6+3”,全球汽車業的幾個巨頭只不過是在排序上略有變化,基本的格局沒有大變化。然而當前的汽車行業卻面臨了行業外新進入者的激烈挑戰,比如說蘋果、谷歌、特斯拉、百度、樂視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都想利用其優勢來顛覆新能源汽車這個產業?;ヂ摼W、零部件、電子產品、風險投資等行業的資本都在紛紛地涌入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制造領域,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能瞬間就由藍海變成了廝殺慘烈的紅海。
5、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新型產品的不斷涌現,汽車共享、租車平臺、拼車平臺等新的商業模式快速成長,消費者對出行這一核心訴求始終未變,但對汽車這一產品的要求卻出現了環保、舒適、高效、便捷、娛樂、互聯、智能等多元化的方向,廣領域、多環節的需求變化已經成為汽車領域未來發展的新常態。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將帶來整個汽車產業的深刻變革,這是汽車誕生10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變革,我們預計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分化出兩種發展模式:
第一種,就是在傳統車身上搭載新能源動力,生產組織方式不變,技術含量偏低,進入門檻不高。目前絕大多數的國內企業都采取了這種方式,預計未來競爭的局面將和傳統汽車行業一樣趨于白熱化。
另一種則是以特斯拉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它們以新能源動力為突破口,通過以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網絡化集于一身的迭代產品和全新的商業模式,汽車生態改變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傳統思維方式,這才是未來真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這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更高級的發展形態,它代表了新能源汽車作為技術升級和產業變革的革命性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當前中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日益縮窄,競爭優勢也在日益縮減,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自主品牌未來一個巨大的成長空間??梢灶A見,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汽車產業將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群雄逐鹿,競爭將比現在更加慘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汽車行業的淘汰賽現在已經拉開了帷幕,可以說誰抓住了新能源汽車這個機遇,誰將最終成為淘汰賽的優勝者。因此我認為,對國家而言,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場國家應對能源危機、環保壓力,保衛國家安全的“防御戰”;對于汽車產業而言,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場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國際競爭優勢,實現彎道超車的“反擊戰”;對于北汽而言,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場保持先發優勢,維系自主品牌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遭遇戰”。如何以戰略的引領力和戰術的執行力,結合打贏這場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持久戰”,這不僅是北汽,也是所有汽車企業都需要面對和破解的難題。
剛剛過去的“十二五”,北汽憑借戰略上的超前謀劃和行動上的真抓實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面對“十三五”,北汽將積極地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以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新作為,創新和擴大汽車產業的新供給,不斷滿足消費升級的新需求。我們要善于洞悉消費者,乃至人性深處核心的需求,以企業的供給幫助人們達到更美好的生活。我們將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北汽未來最重要的戰略業務,力爭做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我們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幾點:
1、輕資產。充分利用北汽現有的一切存量,作為北汽集團各整車生產制造基地,全部都要干新能源,不是新能源公司的資源干新能源,而是全集團的資源干新能源。充分整合國內外資源,以少投資甚至不投資的模式來實現產能、供應鏈、營銷網絡、服務網絡傳統資源的布局,并推動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以社會資本為標桿來撬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2、重生態。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以“互聯網+”戰略和開放的精神,謀求廣泛的合作。圍繞客戶的需求重構服務模式,整合社會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構建完整的汽車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去年四季度我們組建了北京的出行汽車租賃服務公司,首要任務是先為我們國家國務院系統和中直系統這些政府公務用車改革做服務,同時又為全北京市20萬公務員政府公務用車改革提供出行保障服務。
3、強創新。把創新擺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首要位置,堅持優先發展純電汽車,大力發展混動技術和產品,跟蹤發展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小型的、高效的增程發動機,重點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掌握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成為行業的主要技術方向的先鋒。最近我們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計劃在北京市亦莊開發區成立一個國內比較領先的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預計3月底以前正式的掛牌成立。
總之,北汽集團將堅持走集團化的發展道路,資源共享、協同高效、萬眾一心,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持續的投入和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計劃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北汽新能源公司實現50萬輛的產銷目標,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領導者和新商業模式的先行者。
時間的原因,我就匯報到這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