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剛表示,新能源汽車推廣離不開企業的創新。以下為發言全文:
尊敬的陳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同行們大家上午好!
昨天在開了一天大會之后,我們初步達成了一個一致,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既要依靠技術的進步,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時還有賴于廠商主動地進行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下面我就代表北京新能源汽車公司結合這兩年來我們在市場中的體會,圍繞著產品的重新定義,商業模式的重新發現來談一談對電動汽車消費結構的認知、產業結構的調整包括供給側改革的看法。
首先簡單報告一下我們發展的情況,過去的一年我們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加深了對用戶的理解,我們以集成創新突破了傳統思維慣性,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第三條路的發展。年末,我們以20129輛的銷量、3.6倍于去年的增速以及占全國市場25%的占有率,繼續領跑純電動汽車的市場。這背后我們有著諸多商業創新,我們擁有國內目前最大的分時租賃的運營團隊,有著6000臺左右的市場運營規模,推出了行業首個電動車服務品牌,建設了全國最大的自營充電網絡,開發并量產了換電模式出租車的商業模式。
由此,我們也獲得了用戶的滿意度第一,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碳金獎等等。面對“十三五”,我們提出了“衛藍事業3.0”的計劃目標,到2020年前集團要實現6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其中北汽新能源汽車要達到50萬輛,國內第一,全球第三是我們追求宏偉目標,全新平臺20萬輛,出口要達到20萬輛,力爭達到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切有人說確實要靠政府、政策,但同時我們認為這一切根本還要依靠于廠商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所以我想談一談消費結構的變化。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近三年來,北汽新能源的消費群體以私人購買比例不斷地上升,銷量從1600人、5500到2萬人,對私銷售比例從三年前8%已經上升到去年的60%,我們認為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產業發展的態勢。戰略管理學里波特的鉆石模型告訴我們,復雜的需求條件才有利于培育國家的優勢產業。我們看到很多城市的補貼政策出臺以后,導致了在城市的消費市場呈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狀的發展模式,公交大巴、小微型電動車低速車大行其道,顯然這是政府的公交與租賃等集團采購的市場,反而大眾的消費市場反響寥寥。
相反汽車市場的結構嘗試告訴我們,汽車的消費主體仍然是仿錘型結構,仿錘與啞鈴的差距,背后代表著供給和需求的不均,簡單的需求被過度地滿足,而復雜的需求卻沒有滿足。如果說我們人為地把同一個市場區分為B2B、B2C的兩個業務的話,顯然B2B有利于示范運營,類似于計劃經濟,而B2C把選擇權交給了用腳投票的消費者,是自由市場。由此,某種意義上可以說,B2B的市場有利于短期的驅利發展和風險管控是襁褓中的孩子,但B2C市場的開拓是風浪中啟航的船帆,這是北汽新能源公司“衛藍事業3.0”的目標所在。
事實上歷史上也有過這樣類似的案例,英國經濟學家格雷欣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判斷,市場上存在著多種貨幣的市場,政策錯誤會導致良幣減少劣幣充斥。金融體系為了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制定了一個全球性的金融政策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或許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也可以像國家扶貧政策的戰略學習,那就是由固定的普適性的支持政策,變為精準扶持性的政策,這樣會更加有利于國家優勢產業長遠的發展以及自主品牌世界級企業的打造。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產品的跨領域的應用和多層次產品定義的問題,在我們看來,產品和商業模式應該是雙軌并行并向前推進,產品在設計時就應該配合著商業模式來打造,而商業模式要依靠產品的特性為基礎來推廣和應用。事實上在這一點來說,從整車企業做商業模式創新應該是具有先發優勢,從09~15年我們已經成國內在新能源汽車、純電動領域里產品數量最全,種類最豐富的企業,特別是我們的威旺以物流為主的多功能應用,成為了國內相關領域的引領者。去年的12月31日我們開發的首款換電運營的出租車采育正式的下線了,目前我們還正在開發基于看總線控制、車機互聯等功能,專門為大型共享和租賃汽車企業服務的比如說為嘀嘀、優步和分時租賃企業服務共享商業模式,打造的專有特定車型也在今年年底即將下線。
總體來說,北汽新能源公司一直在產品和商業創新上用兩條腿走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場景為中心的多層次的產品定義代表了汽車行業的未來,從人工智能的超級在線終端到場景的定制,情景能源的使用,未來汽車將通過互聯科技等手段,最終做到人、車和生活的高度融合。
今天我們也正式提出,通過向公眾開放部分的設計權限讓我們的產品,成為一輛用戶自己主導和設計的車,通過眾創我們將重新創造新形態的電動汽車和生活。最后,我們談一個觀點,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加快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步伐,是要讓制造型企業以用戶思維,生產出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要以產品和商業模式的融合為抓手,重視在價值鏈前端的商業模式研究,把創新和用戶的思維融入到企業的體系和文化中去,而不僅僅是某一個具體的應用。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