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國際峰會2014——核心議題:新型城鎮化下的儲能發展 文字實錄
主持人: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蔣莉萍 女士
會議地址:國家會議中心三層會議區會議室309
會議時間:2014年6月23日(下午)
主持人蔣麗萍:謝謝大家。受主辦方委托,我很榮幸能為給大家主持下午的主題論壇。今年的儲能峰會是第三屆,前兩年由于工作原因時間排不開,我都錯過了,所以今天能夠來,我感到非常高興。
今天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這么多行業專家探討儲能發展,探討儲能在低碳城市建設中的一些作用和我們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下午,有六位演講嘉賓,分別是來自我們的院校和產業界的專家。每一位演講嘉賓我們給了20分鐘時間,可能會比較短,但是內容很豐富,希望大家能夠注意把握時間,盡量控制在20分鐘之內。今天的最后一個環節還安排了嘉賓討論,在座的各位如果對他們的演講內容感興趣,可以隨時提問。
另外,今天主辦方也準備了三個問題,稍后演講嘉賓也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實現低碳城市建設中能源控制系統、智能建筑和智能交通的協調發展,條件是什么?第二個問題,其他國家在推動智能城市建設中,有哪些可借鑒的經驗?第三個問題,電動汽車儲能容量將會發揮重要的社會經濟綜合效益,其中存在著哪些技術問題、經濟問題和障礙,在規劃充電網建設時,是否可以顧及V2G的功能。請大家帶著問題聽各位專家的演講。
第一位演講嘉賓,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俞振華先生,他演講的主題是《基于儲能的區域能源創新型低碳城鎮探討》。
俞振華:
非常榮幸能夠跟大家分享儲能聯盟的工作思路。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核心任務介紹
在座的各位都比較熟悉中關村儲能產業聯盟,我就不多做介紹了?,F在聯盟最核心的任務,就是要圍繞儲能產業碰到的供應問題、技術產業問題多做工作。聯盟每年都會做行業研究,重點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什么。另外,我們也是特別希望能夠跟企業、產業合作,因為很多科技化的工作,我們都是跟企業共同完成的,包括國網,國電集團,還有一些是與發改委和能源局的合作課題。我們非常希望用這種共同參與的方式一起進行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圍繞供應問題,聯盟也在不斷作總結,大體包括三個方面:基礎研發、應用示范、整體支持。另外我們圍繞產業集群也做過一些規劃,產業協作、輔助會員做課題研究、參與調頻等項目。此外我們還還建設了公共服務平臺、信息發布平臺、交流平臺,未來也會加強這方面工作。在產業數據庫方面,我們建設了共性的檢測平臺,以應用為核心,支持產業發展。
在分布式光伏圍繞建筑節能項目上,我們進行了延伸,加上了快速檢測,讓建筑節能更深入,方便未來電網體系形成整體。在此過程中我們也面臨了各種挑戰,最后經過多方協調才得以解決。在河北的一個新城,我們也做了低碳化的推廣。
我們對未來儲能發展的大方面比較看好,未來交通和能源的可持續管理需求應該是一體的,所以在這個領域做清潔型投入應該很有發展前景,希望我們也可以找到更多合作伙伴。
儲能聯盟成立的時候,我們將技術、政策、金融作為三個支點提了出來,過去兩年中,聯盟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也非常多。對于傳統投資機構來說,很難對新能源領域做出判斷,技術好的企業不代表未來能獲得很好的投資收益,因此在很長時間內,投資人對新能源的參與和投入都很少,所以金融與產業的對接,也是現在聯盟在做的工作。
低碳城鎮探討
低碳城鎮化發展與儲能產業項目在未來有很大的結合機會,如何將儲能聯盟的資源與企業對接上,共同推進低碳城鎮發展,非常重要。
現在政府對未來城市的發展提出了要求,如何實現可持續性,如何實現產業升級,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好環境,都是重要課題。日本低碳城鎮的構建思路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鑒,將智能網絡、智能交通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國外城鎮的基礎上,我們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以智能交通為切入點,加上金融配套系統、創新技術等,形成方案。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的思路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轉變,非常開放,而且愿意與我們探討未來如何進行產業升級,對智能建筑、可持續化信息平臺、配套金融,再加上未來可能需要的政策進行探討。
借召開峰會的機會,我也希望今后可以與更多企業進行探討,結合我國低碳發展的需求,政府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共同解決中國未來低碳化發展的問題。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俞總。
我記得三年前跟聯盟團隊第一次交流的時候,談到儲能的發展,當時我給他們提了兩個想法,我覺得從聯盟來講關注,第一個是儲能技術,應用的領域在哪里?除了關注技術獨特性、不可替代價值外,還要讓客戶能夠掙到錢;第二方面,政策支持非常重要。
幾年來,儲能聯盟做了很多工作,在低碳城市發展中,儲能作為重要的技術環節,也經常會被拿出來探討。
下面,我們有請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朱麗教授,她發言題目是《新型城鎮的發展模式探討》。
朱麗:
大家好。非常感謝聯盟的邀請。
首先,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在低碳城鎮方面做的工作;第二,2014年是APEC中國年,我將介紹一下APEC城鎮低碳推廣的相關工作;第三,介紹我們26個相關項目中的典型案例和成果;第四,簡單探討一下低碳能源系統和儲能技術之間的關系;第五,對于儲能如何推動低碳城鎮建設,提出我個人的拙見。
首先從我國快速城鎮化說起,根據我國城鎮新型規劃,2013年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達到了53.7%,在這樣一個快速城鎮化過程當中,帶來了極大的能源消耗,也帶來了很多環境惡化、霧霾等問題。
近年來,國家主管部門通過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推動建設綠色生態、低碳、節能的新型城鎮,包括相對應的城區和建筑項目?,F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新能源縣和低碳城市,以及新能源城區、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應該說有很大的規模。
隨著我國快速城鎮化,如何保證新城區建設、老城區改造巨大的建筑量?在這么短時間內,如何保證城市朝正確的方向發展?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可以多開展國際合作,汲取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核心技術,盡量減少失誤,縮短我們的城鎮化進程。同時,我們業界也要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形成本土化指導。
APEC低碳城鎮起源于2010年,APEC領導人在峰會中提出了節能和能效方面的項目合作,建設低碳示范城鎮。作為國際合作背景項目,低碳城鎮在每個國家、地區都有不同的特點。中國的城鎮化速度非???,因此在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二氧化碳排放,在追求城鎮化紅利的同時,也要注重環保,形成一個綜合體系。
中國低碳化城鎮建設中有六個路徑,涵蓋了產業、布局、交通、能源、建筑、資源再生六方面。2012年召開APEC能源會議時,國家能源局向APEC提交了中國城鎮化發展報告,共有14個城市、17個案例代表中國走向APEC。
目前推進的26個相關項目,位于中國的不同的位置,新城鎮、新城郊、新農村,代表三種不同的城鎮模式,同時也代表了不同類型的低碳城鎮。
已經入庫的26個項目中,有不同類型的城鎮代表,其中一些項目已經開始或已經完成了低碳能源規劃,我選擇了其中幾個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個項目是國際低碳城,把資源再生作為發展的重點,主要的技術包括太陽能、生物能和儲能;第二個是成立新區,側重能效和減排,項目主要涉及太陽能;第三個項目是合村并城、農民上樓,我們將這個項目作為低碳社區的典型案例,在推進過程中注重體現人本;下一個是黑龍江松花江農場,這是一個典型的農場,綜合考慮了當地的生物質能產業、低碳產業兩方面,涉及到的技術有太陽能、生物能等。
我們總結了幾大項目后發現,區域能源電站的概念非常重要;同時,隨著資源類項目的增多,也要注重對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另外,分布式光伏在未來應該是發展的大趨勢,目前這一點做的還不夠;第四,儲能在其中非常重要,發展也很快,未來也會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如何將儲能技術融入到低碳城鎮建設中,這是比較現實的問題。目前在低碳城鎮、綠色生態城區的指標中,并沒有儲能這一項。希望未來在推進綠色城鎮的過程中,可以有對應的目錄、相關的監管機制,將儲能技術、儲能產品更有效、更直接地運用在低碳城鎮建設中。
謝謝!
主持人:朱老師給我們做了內容很豐富的介紹。下面我想請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基礎設施業務發展部助理經理孟科先生給大家演講,他的題目是《儲能在橫濱智能城市項目(YSCP) 中的應用》,有請。
孟科:
謝謝,感謝主辦方給我這次機會。
首先我想簡單介紹一下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公司成立于1870年,目前除了智能電網示范項目之外,也在做大規模的發電儲能系統。在產品方面,主要有汽車的零配件、外部環境能源、電力電纜等,現在也在做蓄電池、光伏電池等屬于環境能源板塊的研究。
我們的智能電網主要是在大阪工廠,橫濱工廠主要是做大規模的儲能系統,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作電源,做一些小的微網實驗。
2011年日本發生3•11地震以后,全國停掉了很多核電站,限電情況時有發生。2011年夏天我們購置了輪機,2012年加入了自己研發的蓄電池、光伏發電項目,并對用電設備以及分布式能源進行統一管理。
日本的用電情況比較特殊,在日本,工業企業在白天和夜間的用電沒有太多的差價,但是企業要與電力公司簽約,約定一年用電的最高上限,而且在每三十分鐘內的綜合使用量不能超過合同規定。也就是說,企業每年需要支付比較貴的容量費,如果使用一些分布式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簽約值降低。從發電企業角度講也是同樣的,日本現在開放了一些高壓電應用領域,發電企業的電在上網的時候,也對發電量和售電量有限制,正負不能超過3%,如果使用不穩定電源的話一致性很難保證。
明年我們將與北海道電力公司共同推進變電站項目,這個項目由日本政府和經濟產業省雙方出錢,會對整個電網進行調頻,解決一部分發電消納問題。北海道的風電資源比較好,在可再生能源全量上網以后,政府需要盡快拿出方案,包括通過安裝大規模電池進行調頻等,以此來解決風電、光電的不穩定問題。
橫濱從2012年開始推進智能城市項目,這里的電力公司都會設有調度中心。當調度中心發出節電信息后,會很快傳達給服務商、綜合管理商等,然后進行調頻。而在區域能源管理系統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統中,主要涉及到樓宇、電動汽車等方面。
2013年實施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的時候,我們共選定光伏發電試點1200戶,在7月到9月進行了實驗,時間段選定在下午1點到4點之間,效果不錯。
最后介紹一下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平臺,我們將公司的一些產品技術,通過整理后對應到不同的應用中,打通產品之間的接口,共同保證開發周期和進行整體控制。這樣可以對系統中的信息狀態進行實時控制,方便電力公司、運營商每10秒就可以重新做一次計劃。
在智能城市中,儲能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政府、制造商、大學等可以密切合作,制定出好的計劃,并督促各方積極參與。
最后歡迎大家到橫濱來參觀,謝謝。
主持人:謝謝孟先生,為我們講解了日本在節能的方面的要求或者輔助服務方面的政策,這些東西在中國還是比較欠缺的,因為我國還沒形成真正的市場化機制。
接下來是茶歇和展區參觀時間,演講暫時告一段落,4點10分歡迎大家回來繼續。
(茶歇及參觀展區)
主持人:
歡迎大家回來。下面為我們演講的是今日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的張文亮先生,他演講的主題是《相變儲熱技術在低碳節能建筑中的應用》。
張文亮: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在這里見到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我是來自上海今日能源公司的張文亮,今天演講主題是《相變儲熱技術在低碳節能建筑中的應用》。
今天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內容來演講,可再生能源發展及其發展問題、儲能技術的應用、大容量應用的前景、大容量相變的案例分析。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化石能源消耗不可持續,在未來可再生能源增長比例將會逐步加大,預計到2050年,中國再生能源的裝機能量將達到10-30億千瓦,特別是光伏太陽能和風能的增長比例將逐年加大。
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消納問題將日益突出,變得非常嚴重,造成極大的能源損失??稍偕茉吹碾S機性、間歇性、波動性,以及我國因電網供需不平衡導致的電網靈活性不足現象,造成了消納空間不足?;痣娂夹g作為主要的調節手段,系統靈活性不足。熱電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和大容量的儲能技術,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產能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匹配的三個主要途徑。在傳統的電力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增加儲能環節后,我們可以看到,增加的蓄水,蓄電和蓄氫,可以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減少浪費,提高電網的安全。我們通過增加儲能環節,有效實現了能源的合理利用,綜合使用效率達到了85%以上,同時可以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目前我們主要的儲能方式有抽水儲能、超導儲能等,如果我們跳出電儲能的范疇,從更廣泛的能源系統來考慮的話,儲能的概念還進一步延伸到儲熱領域。
今日能源在蓄熱能源方面非常有優勢。我們公司的儲熱產品,采用靈活的方式,通過使用多元復合相變材料,再加上換熱器,滿足用戶快速換熱的需求。同時我們智能化的控制系統,也非常靈活簡便,具備電熱協調優化控制功能。
另外,我們所選擇的蓄熱材料環保、無衰變、無泄漏、無腐蝕,使用十年之后我們還會完全回收。同時,我們的模塊化設計讓安裝工作更為方便。我們可以看到多個儲能單元在達到用戶所需要的熱容量后,可以根據用戶對熱量的需求,以及使用工況要求,配制不同溫度的蓄熱。我們公司產品的模塊化設計,也支持后續的擴容,保護用戶的投資不會隨著技術發展而被淘汰。
從相變材料的篩選上,我們使用的相變材料熱密度必須很大、無污染、無毒害、無揮發,安全高效,經過多元復合,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提供不同熔點的相變材料。
我們同時支持多種協議,可以與風電、熱電、熱泵、鍋爐等無縫對接。
在公司的一個項目中,我們在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的產業園中增加了22臺模塊化的應用,用以節約電力開支。在這個案例當中,我們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共計減少了空調運營成本25%。同時,因為需熱裝置的減少,共減少投資30%。
我的演講內容就這么多,為了綠色的地球,讓我們一起努力。謝謝。
主持人:
謝謝張總的介紹。我建議大家把概念更規范一些,張總做的工作,可能更多是基于更科學的概念,推動能源體系和高效能源架構。下面有請清華大學、特拉維夫大學交叉創新中心執行總經理姜漪女士,來做《低碳智能建筑的信息集成及管理》的演講。
姜漪:
各位好!我今天報告主要是講《低碳智能建筑的信息集成及管理》。
首先感謝感謝剛才張總的介紹,他提到了低碳智能建筑這一部分,跟儲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儲能屬于技術,在應用建筑平臺上使用,集成和控制平臺是在大數據環境下的應用??偟膩碇v數據量是非常大,通過不同通訊方式的協議,有效采集數據,形成彼此之間的聯動。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智能建筑信息網絡和控制網絡的系統集成,對建筑節能減排等各種技術的發展,以及促進智能建筑起著重要作用。從建筑的縱向來講,從最初立項、設計,到施工、運行,會產生很多問題,這個里面除了傳統的客戶滿意度、系統可靠性,在運行方面,還會催生許多跟儲能有關的問題和需求。
從目前來看,對智能建筑的智能信息集成和交融提出很多新的挑戰,在推進中也要注重持續降低運營成本。在樓宇設計過程中,對安全舒適有了新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節能方面。在建筑里面,我們也用了很多大數據,通過獲取大量數據,分析數據,我們更好地改進設計,讓建筑環境更加健康、舒適、節能。如果要做節能建筑,需要從維護結構開始做,使用高效設備、對建筑進行有效監控,對運行的可靠性進行分析,都對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集成和信息平臺有諸多優勢,比如一個儲能設備,或太陽能光伏設備,除了要在建筑里有效運行系統設備,還要融入到整個建筑系統中進行綜合調試。我們??吹皆谒^的綠色建筑里放了很多高科技的設備,但這些設備并沒有真正有效地運行,最后成為了擺設。如果我們有了建筑信息系統,就可以將不同的信息做集成,包括空調、照明、防火、安防等。有效地把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等放在平臺里進行綜合管控,然后優化設計、運行。
在此期間,從智能化設計開始,到最后運行的整個過程中,都在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檢測,最終能夠得到高效運行的低碳建筑。
目前我們在做信息集成的時候,數據來源可能會來自于對使用方的調研,這些數據對我們評估建筑的節能系統設備、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至關重要。
在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可以對一些數據做預測,提前進行調用、控制。另外,建筑與人密切相關,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運行,可以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然后通過智能化控制,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舒適度的要求。
在我們做的海淀園項目中,通過使用綜合建筑信息系統檢測控制平臺,我們能夠很快地引用計數控制系統技術,把儲能和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放進來,進行整體規劃,因此在能源供應、使用過程中,包括了很多信息檢測的設計。
目前來講,我們的軟件平臺已經搭建好,正在示范建筑樓宇中做基本的控制點布局,以及儲能采購和安裝等工作。希望到明年的時候,可以將基礎理念與優化控制策略真正加以實施。謝謝大家。
李萌: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主辦方邀請我來給大家做報告,我感到很榮幸。
我的專業方向是可持續交通、交通管理,我想交通跟我們儲能有幾個點是可以結合的,一個是低碳,低碳在交通發展當中是必須面對的問題;第二個智能化,形成智能化的交通,不論是車輛,還是讓交通更有效地、可持續地發展;第三個是數據分析,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結合點。
我今天要講的交通規劃,是希望基于大數據的背景下,對交通數據做動態量化的整體規劃分析,并對交通進行良好管理。
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開始做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交通系統規劃。面對這樣一個新型城市,交通應該怎么應對?在原來的設想中,我們想種更多的樹,但這更多只是從純粹的生態角度的規劃,而交通應該是生態中一個特殊的環節。如果一個生態城的道路上堵滿了車輛,肯定達不到生態城應有的形象。所以,如何從生態角度進行交通系統的規劃,是我們所承擔的主要工作。
從70年代到現在,交通就是能源的重要消耗方,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以及人們持續增加的關注度,如何解決交通對能源的過量消耗,變得非常重要。而我們的技術人員也一直在不斷努力,想從技術上解決這一難題。
天津生態城是由中國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設的,是跨國合作項目,將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提供借鑒,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模版。我們將創新節能環保技術展現在平臺上,也希望在今后能開展更多形式的國際合作。
在天津生態城項目推進過程中,中國政府、新加坡政府、世界銀行和全球銀行全面參與了整個建設過程。生態城在節能、環保方面有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內部出行比例要達到90%以上。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新生態城內部交通90%以上都要采用公共交通或者綠色出行方式,包括采用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只有10%的機動車。這是個非常大膽的目標數字,因為現在東京、紐約等開展綠色交通項目的地區也遠沒有達到這一數據。此外,我們還提供了明確的評價指標,如何實現90%的目標,是落在系統規劃人員肩上的重擔。
首先我們思考了綠色可持續交通的定義,我們認為有五方面。首先是資源,交通最重要的是土地資源、材料資源和能源資源;第二,生態和環境,如何體現綠色;第三是金融和經濟支持,在智能交通領域不論是前期的檢核還是后期系統運營、維護,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此前也有過由于資金問題導致系統在上馬之后完全成了擺設的情況;第四是運營和管理層面,需要有機構監督管理整個交通系統的運作,讓它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最后模型,關注交通出行方式的可控性。
在我們的綠色交通系統中,特別強調了多模式的公共交通,包括外圍軌道交通、公交電汽車、電動車等,如何進行整體規劃、電動車如何解決充電問題,都需要有整套的方案。
在系統規劃過程中,我們基于大數據和量化分析形成了整體思路,其中包括靜態數據和動態交通數據。從用戶的移動終端來判斷他們的出行需求,都能對未來的交通管理和規劃形成整體的量化分析,然后通過對數據和交通的關系進行分析,判斷出是否應該修更寬的馬路,公交線網、自信車路網怎么鋪設等需求。
為了吸引游客到旅游區,現在生態城也做了一些餐飲、影視城等方面的建設,這些必然也會帶來很大的出行需求,這也就要求我們在生態城不同的發展階段都要考慮到交通的綠色目標,因此區域交通和整體的網絡規劃都非常重要。目前來講,我們會根據整體規劃對交通系統也進行一些修改,比如搭建公交走廊,對道路基本條件和可擴充性進行相關評價,對公交干線和小區交通樞紐進行調整,以便做出整體的線網規劃,盡力做到無縫銜接的交通出行。
在此過程中,如何將電動車出行與路況相結合,也成為我們新的研究方向。我們進行了不同分析和改進,包括調整公交線網,調整公交票價對人們形成誘導,得到了一系列量化分析。在此基礎上,我們實施了有軌電車項目,讓小汽車從20%的出行量降到了15%。另外我們也將擁堵費從1%調整到2%,用政策手段進行整體的交通優化。
除了場景分析、系統規劃外,我們還對碳排放進行評估。我們所有的公交線路都采用了天然氣,并沒有采用電動車。
總體來看,經過交通系統規劃,對交通系統量化后,實現90%低碳綠色出行有一定的數據支撐,希望能在目前的基礎上不斷改善。通過與中新生態城的合作,我們希望能在有生之前向著共同目標前進,盡快實現低碳出行。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西方有一句話叫做,魔鬼藏在細節里,細致對待每一項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對系統化的工程。
那么今天下午的演講環節到此就結束了,非常感謝我們的來賓能夠有耐心的全部聽完,也希望儲能在未來能有更美好的發展。
?。钨e演講結束)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