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分布式能源與中國綠色建筑
2014年6月23日,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與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儲能行業第三屆年度高峰論壇——“儲能國際峰會2014”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研究員梁浩先生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梁浩: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交流在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有關分布式能源儲能以及綠色建筑方面的工作和體會。2013年住建部會同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這標志著住建部將綠色建筑工作推進到了政府層面。在過去的一年中,已有28個省制訂了綠色建筑的任務目標和推進工作。住建部將可再生能源的規?;\用、綠色農房、綠色生態城區等囊括在綠色建筑的廣義概念中,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米,到2015年要達到綠色建筑、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的改造1.2億平米、農民危房節能改造40萬套的計劃。這些任務都為分布式光伏與儲能帶來巨大的機會。
截至目前,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米的計劃量只完成了2億平米,住建部計劃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不少于200萬平米的綠色生態和綠色建筑產業示范區,將綠色節能、可再生能源當成一個產業來進行試點,并力爭在山東、江蘇等地進行產業化,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綠色建筑與分布能源結合方面,首先,住建部將持續推進綠色生產區域。我國目前的綠色生態城區生態脆弱,基礎設施薄弱,我們希望將光伏與技術性改造能形成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并進行推進。其次是實現所有新建建筑都按照綠色建筑星級標準建設,將節能減排目標落地,在綠色生態城區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綠色生態城區中,首先要進行能源規劃?,F有城市有整體規劃,但缺乏統籌的城市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規劃。我們希望從整個城區的角度,統籌考慮太陽能、風能等儲能,規劃出能源基礎設施,完成城市能源的中等規劃。以前的城市能源多為供應式,我們提出需求式能源供應規劃的概念,希望把儲能、節能等新技術本身看作一種能源,這就將大大削減城市的負荷。我們設想可以將第三次工業革命、可再生能源規?;瘧?、儲能、分布式能源這些概念,與綠色生態城區結合,并在綠色生態城區進行能源試點。我們把產能、功能、用能、蓄能、節能稱做“五能合一”,從而實現熱力網、信息網、電力網的三網合一。由于城市的負荷多樣且始終在變化,通過能源互聯網的手段,可實現能源的有效調動。
我們還發現在城市供能、水資源供應這些有基礎設施收費權的領域,更利于形成能源互聯的商業模式。所以我們設想在綠色生態開發區中,將城市的基礎能源設施交給城市基礎供應商進行能源的統籌調動。我們設想了以管理層、核心層、框架層三個層次為基礎的城市微網系統,核心層包括光伏、小型風電、燃料電池及儲能系統,框架層為分布式熱泵、多種熱源的能源總線。管理層為具備泛在網技術的系統。目前圍繞這個系統我們已經進行了立項,即將進行進一步的商議。
我還想談一下節能改造的話題。截至2013年,我國既有建筑面積達530億平米,節能率不足30%,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圍繞老舊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進行。我們希望逐步進行高能耗建筑的改造,并通過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拉動部分就業。目前住建部正在進行采暖地區節能改造工作,這項工作資金投入巨大,中央和地方財政都很緊張。我們設想是否可以為這類節能改造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根據我們曾推動的光伏建設一體化應用項目的經驗,我們認為國家可以將光伏項目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結合起來,利用光伏電量的收益作為節能改造的資金。實現光伏建筑一體化后,就可以更好地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我曾經粗略算過,這種模式大約6年可以收回成本。通過對老舊小區改造,發電量可自用也可銷售,或采用能源管理模式,這都是一種可行的商業嘗試。
隨著光伏成本的降低,我們認為可以將綠色建筑節能項目中加入光伏,實現綠色建筑與光伏的結合。近期住建部正在進行光伏建設應用系統的試點,通過將綠色建筑的星級評定和光伏的星級評定綜合考量,推進建筑與光伏的結合。此外在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中,住建部也希望與光伏評價相結合,從而推動建筑光伏的應用。
謝謝大家。
(電池中國網站獨家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閱讀:

驗證碼: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