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鋰電業數字化工廠背后的人才推手
發布時間:2017-09-14 15:22:00
關鍵詞:鋰電業數字化

西門子:鋰電業數字化工廠背后的人才推手.png

  縱觀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從產品同質化向差異化轉向,從抄襲模仿向自主創新轉向,從低價搶占市場到追求產品高附加值轉向,從半自動化、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轉向,從增加客戶數量到追求客戶忠誠度轉向,從單打獨斗向產業鏈整合轉向……可以說,動力電池業已經步入2.0時代!

  由粗放型發展轉變為集約型發展,當鋰電業退去資本、政策的華麗外衣,人才這一源動力就顯得愈加重要了。

  鋰電業“陣痛”是必然的

  《中國制造2025》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國家戰略。不過,隨著該戰略的快速推進,制造業人才缺失問題愈加凸顯。

  這是因為,隨著數字化工廠及智能制造的推進,未來員工的職責將從簡單的執行層面轉為更加復雜而重要的控制、操作和規劃等多個層面。除了能對聯網的機器進行編程和維護,還要能解讀復雜數據,與管理人員組成團隊協同工作。

  此外,未來員工還將使用和處理許多全新的用戶界面?,F在人們通常用紅、綠、黃三色指示燈顯示機器的工作狀態;而未來,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將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顯示器上迅速而詳盡地展示出畫面信息。每個人都將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流程中,整個流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人和人、人和機器、機器和機器,彼此協調,誰也離不開誰,因此,“未來員工”必須能全部通曉這些知識!

  比如,西門子旗下的安貝格電子制造工廠,被認為最接近工業4.0概念雛形的工廠。不同于普通工廠,安貝格需要的是懂得用軟件控制等復雜工藝的合格員工。產業工人也不再穿著工裝褲制造優質產品,他們現在的工具是觸摸屏,乃至平板電腦。

  而目前,我國人才隊伍建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缺乏領軍人才;培養培訓機構萎縮,不重視職業技能,“大國工匠”奇缺……這些問題不解決,會嚴重影響《中國制造2025》的落地生根。而鋰電業尤其是動力電池領域作為新興產業,在急速發展的同時,高端人才緊缺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西門子生“才”有道

  “人才為本”是《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五大基本方針之一。多年來,西門子一直致力為中國工程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并與中國國家教育部積極展開合作。學生們從教材和課程中學習先進技術和工程知識,在實驗室親手實踐,最后在大賽中檢驗成果。而對每個環節,西門子都能給予支持。

  截至2015年,西門子和中國內地院校合作開發了50多部面向工程人才培養的教材和課程,在中國內地建成超過300座實驗室;已連續舉辦9年的中國“西門子杯”全國大學生工業自動化挑戰賽,培養了超過10000名理工科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此外,結合不同行業企業的特點,西門子在幫助企業實施數字化工廠項目時,也會有研究院的專家和項目工程師進行為期數月乃至數年的駐廠培訓。

  中國已進入到經濟“新常態”格局,企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在此期間,中國鋰電企業需要跨越成本、效率、靈活生產、人才等多重挑戰。憑借在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領域的豐富經驗,西門子將攜手中國共同打造數字化企業,幫助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制造業企業提升競爭力;并通過高端人才的培養,為社會帶來可持續價值。真正讓關鍵所在,逐一實現。

作者: 曹武佳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
狠狠看穞片色欲天天|欧美猛交喷潮在线播放|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m|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