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峰谷源副總經理邱慶豐(左)接受《電池中國》網記者采訪
儲能涉及領域多,技術覆蓋程度廣,單就做好儲能系列產品已屬不易。猛獅科技旗下峰谷源儲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慶豐指出,峰谷源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走專業化的路子,逐步把儲能產業做大做強,為猛獅科技的“三駕馬車”助力。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多項利好政策,規范儲能相關政策體系和管理機制。以先進鉛電池、高端鋰電兩大核心業務為基礎的猛獅科技,逐步向儲能領域靠攏,完善清潔電力產業鏈,形成了以光伏發電、儲能、智能輸配電、能源微電網系統的完整鏈條。
精準定位市場 峰谷源乘勢而上
5月11日召開的儲能國際論壇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6》指出,我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已達105.5MW,這項數字背后蘊藏的是儲能行業的重大經濟契機。
事實上,猛獅科技始終在尋找轉型機會,公司從原來只做鉛電池,到現在涉及分布式發電、儲能及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在儲能業務方面,猛獅科技參與世界各地儲能電站或家用儲能系統的投資和建設,生產一系列可靠的儲能電池,包括鉛電池、鋰電池等。
圖為峰谷源副總經理邱慶豐
邱慶豐指出,峰谷源的產品及服務,涵蓋太陽能戶用型離網和離并網儲能系統、分布式風光儲能、兆瓦級集裝箱儲能電站、大型太陽能光伏地面電站及屋頂分布式電站。產品廣泛應用于家庭、海島、無電村莊、社區、變電站、智能微電網等場所。
為響應集團發展戰略,峰谷源拉開市場布局,但有先后順序,將“戶用型”用電作為第一個切入點,在真正沒有電的地方,如一些欠發達或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包括東南亞、非洲等,產品推廣相對簡單容易。隨后轉向歐盟、德國、澳洲、美國市場。進入日本市場不存在技術問題,因受貿易保護,準入資格非常高,需要逐步實現。
業內專家表示,在發電側、配電側、用電側三個分支,戶用儲能最容易打開市場,但它的主要市場不在我國,我國當然也有一些,比如邊遠山區和一些類似于牧區這種電網不容易覆蓋到的地方。將來峰谷源要做全三個分支,配電側重點是微電網部分;發電側重點解決調頻調峰問題等。
邱慶豐認為,做大系統的話要先定模式,光儲與PCS,這些技術峰谷源此前做過,現在只不過是重新優化。整個PCS部分、監控通訊部分、配電部分問題也不大。猛獅科技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在做BMS研發,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有成熟應用。儲能最核心的東西,如電池、BMS、PCS,能量管理控制,在技術上公司都可以解決。
除技術和業務能力儲備外,為進軍儲能領域,猛獅科技采取國外、國內兩條線并購策略,分別在湖北、吉林、陜西、甘肅、西藏等地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開展光伏電站及儲能電站建設及運營等業務;對美國鋰電公司Dragonfly Energy Corp股份進行認購,提高公司在鋰電池領域的競爭優勢;以自有資金600萬歐元認購Durion Energy AG新發行股份,為公司積累大型儲能電站建設和運營經驗。
通過買進光伏電站及儲能系統的新資產、參與國內外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牽頭成立關于儲能方面的投資基金,猛獅科技多策并舉,拓展其在儲能領域的勢力范圍。
儲能電池是重中之重 要依靠技術削減成本
目前的存儲介質中,國內鉛酸電池成熟度比較高,鉛碳和鋰電成熟度尚可。在國外,像鈉流、液流電池也在應用,但國內因為制造成本問題應用層次較低。液流電池7元/瓦時,鋰電可以做到2元/瓦時。成本來說,鋰電比液流還是有優勢。鋰電是未來儲能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業內希望鋰電盡快實現技術突破,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壽命方面進一步提升,通過規模應用削減成本。
邱慶豐指出,鋰電的優點是其他電池不具備的,它可以發揮小快靈優勢,市場應用比較廣泛。在鋰電選擇上,目前電動汽車和數碼類通信產品各占一半,將來汽車占比可能會超過數碼類產品。
談及電池安全對儲能應用的影響,邱慶豐提出,安全性是相對的,對電池進行有效維護和管理,能夠提升儲能電池的安全性,但是只要它含有能量,就沒有絕對的安全,關鍵是怎么去避免觸發隱患。BMS要解決一些問題,整體設計上要解決一些問題,共同來促成電池的相對安全。
儲能行業尚未完全市場化 需要積極探尋商業模式
儲能行業目前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國家政策對儲能發展主要是起引導和促進作用,政策的制訂相對溫和一些,就不會造成“井噴式”發展。政府要借鑒光伏、電動汽車形成的補貼制度等缺陷,對于儲能行業規范和呵護,要盡可能理性一些。
儲能商業模式方面,就產品來說,在應用上有很多類型,峰谷源的儲能模式是通過光伏車棚,下邊有個充電樁,和汽車結合,探討出一個模式;另外一個是當下比較熱的梯次利用,但電動汽車大規模的運行幾年之后的數據業內沒有拿到,尤其是現在新標準出來后,汽車電池到底什么樣,心中沒底,8年12萬公里到底能不能行還是未知數。
邱慶豐認為,新能源電池80%用完以后,就必須梯次利用,要不然太浪費。從用戶使用角度來說,剩80%電的時候,有的用戶能接受,有的用戶不能接受,其實電池性能好的話還可以繼續用到60%,盡可能把它本身價值最大化。就峰谷源而言,電池使用前要經過前期測試,了解清楚后才確定最終流向。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